2024.01.05

肝炎元凶找到了,性格各異的五類肝炎!

肝也許不像心肺腸胃被時常提起,但它一直默默工作,守護我們的健康。會哭的孩子總會受到更多關照,而肝內沒有痛覺神經,難以向神經中樞傳導信號,所以就算受到創傷,也只是默默承受,只能靠自身調整和修復機制,來緩解「爆肝」的損害。

肝的損傷主要分為3大類,酒精性肝炎、自身免疫性肝炎、病毒性肝炎,今天我們著重聊聊最常見的病毒性肝炎。

張宗揚醫生

肝也許不像心肺腸胃被時常提起,但它一直默默工作,守護我們的健康。會哭的孩子總會受到更多關照,而肝內沒有痛覺神經,難以向神經中樞傳導信號,所以就算受到創傷,也只是默默承受,只能靠自身調整和修復機制,來緩解「爆肝」的損害。

肝的損傷主要分為3大類,酒精性肝炎、自身免疫性肝炎、病毒性肝炎,今天我們著重聊聊最常見的病毒性肝炎。

甲乙丙丁戊肝炎的區別

除了最常聽說的乙肝,肝炎分為五類,他們的傳染方式和危害各不相同。

感染方式不同

甲肝、戊肝通過消化道、污染的食物、水源或可感染。
乙肝、丙肝、丁肝通過血液、性行為、母嬰傳播,另外不良嗜好、共用針頭等都會有感染風險。

損害程度不同

甲肝、戊肝容易發展為急性肝炎,大多靠患者自己痊癒,嚴重的也會出現黃疸或肝功能異常。

乙肝是國內最常見的肝炎類型,一般不會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,但如突發急性會出現黃疸等症狀。

乙肝、丙肝患者更易出現肝癌情況。丁肝屬於依賴型肝炎,只有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人群中才會發生,並導致比單獨感染乙型肝炎更嚴重的肝病。

如何預防肝炎呢?

護肝要趁早,定期進行肝臟相關健康篩查很重要,已知目前沒有肝炎的自測方法,均需血液檢測。以下3種預防肝炎或肝癌的方法請查收:

  1. 疫苗接種(疫苗長期有效哦)
    乙型肝炎疫苗可以有效預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,並減少肝癌的風險。建議符合接種標准的人群接種乙型肝炎疫苗。
  2. 監測肝功能
    乙型和丙型肝炎帶菌者需要定期進行肝功能監測,包括每半年一次的血液檢查和超聲波檢查,這有助於監測肝髒的健康狀況並早期發現任何異常。
  3. 接受肝炎病毒抑制治療
    對於具有肝炎病毒活動性的乙型肝炎帶菌者,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抗病毒治療。這些藥物可以抑制病毒復制,減少肝損傷的風險,並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機率。

除了5大肝炎的預防,日常護肝還需要注意這些「爆肝」行為!

  1. 亂用藥
    長期服藥或亂搭配用藥、過量用藥,都會加重肝腎負擔。
  2. 過量抽煙
    肝臟作為代謝排毒器官,煙中含有的尼古丁對肝臟來說,易導致疾病、誘發肝癌等疾病。
  3. 過多的熱量攝入
    長期攝入過多熱量,脂肪會在肝臟堆積,形成脂肪肝,如進一步惡化會導致肝硬化。
  4. 食用發霉食物
    發霉食物中可能含有黃曲霉毒素,它是國際公認一級致癌物,長期攝入易誘發肝癌。
  5. 過量酒精攝入
    肝臟在代謝酒精時,會受到毒性損傷,長期過量飲酒會造成慢性肝損傷。
  6. 過度熬夜
    熬夜會影響肝的解毒和代謝功能,導致毒素積累,損傷肝細胞。

有親密接觸的人有肝炎,怎麼辦?

如果伴侶或家人、親密的朋友有肝炎,不需要恐慌,可以建議他們尋求醫療專業診斷或治療。

根據肝炎病毒的類型和感染情況,醫生會建議進一步的檢查,測試肝功能和病毒承載量,並提供相應的治療方案。如果確診的是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,您可以考慮接種相應疫苗預防感染。或採取以下方法,降低感染風險。

  1. 注意衛生
   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,如勤洗手、避免與血液或體液接觸
  2. 避免共享針頭或注射器
    如果需要使用針頭或注射器等類似物品,確保使用已消毒的設備或即棄的用品
  3. 安全性行為
    使用安全套可以減少性傳播的風險
  4. 避免共享個人衛生用品
    避免共享牙刷、剃刀等個人衛生用品

在肝臟為我們清理毒素垃圾、幫忙消化食物合成營養物質的同時,我們也一起守護它的健康。

 

原文刊於希愈醫療中心微信公眾號

相關文章

2025.08.04
PRP治療係咩?邊啲人適合做?有冇副作用?一次睇清!
2025.08.01
痣變大 = 癌?皮膚出現異常變化,可能是皮膚癌初期警號!
2025.07.21
體檢查出「肺結節」=肺癌?先冷靜!3大分類+風險分級完整拆解
2025.07.11
如廁太久可導致脫肛?!鄭州33歲男蹲廁脫肛 大腸掉出13cm
2025.01.24
放射性直腸炎 需長期控制病情 止血有法 可減少「痾血」
2024.11.08
難以啟齒的「小問題」,肛瘺與肛裂的預防與治療
2024.06.14
我不胖,為什麼會有脂肪肝?脂肪肝又該如何消除?
2024.05.25
腸道微生態|新技術 及早檢驗瘜肉 關注腸道健康刻不容緩
2024.04.12
多名明星因肝癌離世!肝癌人群大多有這個習慣…
2024.03.29
「癌王」胰腺癌到底多可怕?
2024.03.15
為什麼胃癌偏愛中國人?這些致癌習慣與我們息息相關...
2024.02.29
定期做這幾種檢查,大腸癌不敢隨便來打攪!
2024.01.24
過年小心腸梗塞
2024.01.09
腸道微生態|非入侵性檢測快捷準確 有助盡快發現大腸瘜肉免致癌風險
2023.12.18
腹痛竟是膽結石,不想開刀想排石?
2023.11.24
便秘怎麼辦?醫生推薦常做這幾件事...
2023.11.10
一份防「痔」指南請查收!不好意思就收藏起來偷偷看
2023.08.09
【痔瘡治療】會自己好嗎?多久會消?成因、症狀
2023.08.04
【胰臟癌】初期症狀?會復發?成因、治療及預防方法
2023.03.29
【關注大腸癌】大腸癌的成因和3大常見的治療方法
2023.03.22
大腸癌篩查計劃 | 大腸瘜肉癌變無明顯徵兆 醫生:及早發現減大腸癌風險
2021.02.21
仁心仁術|仁醫屋邨出生更明白基層困窘 為17歲少年捐骨髓體會病人無助

馬上訂閱我們的電子報,接收最新服務及資訊。

如有任何醫療問題,歡迎聯繫我們、預約諮詢。

我們會使用cookies。請表示您是否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。按此了解更多

一般查詢及服務預約

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