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以往大腸癌篩查主要為大便隱血檢測(fecal occult blood test, FOBT),即是透過測試大便中有否的紅血球細胞的存在,因為腸道出血的情況(例如瘜肉、腸癌)可能很輕微,是肉眼看不出(所以叫「隱血」),因此要透過測試紅血球中酵素的存在得知結果。但這種舊式檢測需要患者事前戒食紅肉、蔬菜等,否則容會出現假陽性,不夠準確。

圖片:衛生署大腸癌篩查計劃網站
現時政府衛生署就改用大便免疫化學測試(fecal immunochemistry test, FIT),用驗血紅蛋白為主,在採集大便樣本前並沒有任何飲食限制,而且所需要的大便樣本亦相對較少。現時醫學研究已證實免疫化學測試的準確度較高。只要出現陽性就會轉去用大腸鏡作進一步檢測,找出瘜肉位置、大細和情況,以便及早作出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