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.07.04

非常医生|剖析心胸肺外科手汗症都关事 余思远医生:注重细节观病人于微

外科医生予人印象是刀尖上的舞者,手起刀落进行各种手术治疗。

修炼精进手术技术的同时,心胸肺外科专科医生余思远更着重观小慎微从细节处理病情,加上一颗为病人设想的心,把他们缠绵日久的身心疾患,化解于无形。

余思远医生

非常医生|剖析心胸肺外科手汗症都关事 余思远医生:注重细节观病人于微

▲ 心胸肺外科医生动辄进行长达七、八小时的漫长手术,必须有良好体能,余思远医生找物理治疗师指导针对训练,强化肌肉及体能。「身体『好驶』很重要。」(彭大伟摄)


外科医生予人印象是刀尖上的舞者,手起刀落进行各种手术治疗。

修炼精进手术技术的同时,心胸肺外科专科医生余思远更着重观小慎微从细节处理病情,加上一颗为病人设想的心,把他们缠绵日久的身心疾患,化解于无形。


▲ 心胸肺外科医生动辄进行长达七、八小时的漫长手术,必须有良好体能,余思远医生找物理治疗师指导针对训练,强化肌肉及体能。「身体『好驶』很重要。」(彭大伟摄)


余思远受父亲影响行医。其父爱歷史研哲学,着紧并指导儿子的未来生涯规划,在余思远中学时,送他宋代名儒范仲淹所言的八个大字:「不为良相、愿为良医」,意谓毋须做位高权重治国的帝王将相,就做一个能救人病苦、惠泽苍生的良医。以上一夕话,成为他立定心志的发愤目标,最终如愿入读香港大学医学院。

他形容,医科是一个既复杂又艰辛的学科。「读医确是辛苦,比起中学是两个世界。头一、两年读基础的解剖学、生理学、微生物学等,大量的背诵感觉枯燥,课业排山倒海,压力颇大,无其他捷径只能坚持。」上堂专心、课后窝在图书馆继续苦读,他说只有这样,方才追上学习进度。

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

他敬佩的医者,其中一位是病理科教授张雅贤。「我们读医时有大量的医学知识要牢记,难以全部都记下来,十分困惑是否我们没有(做医生)的能力?张教授说这不是一个问题(problem),而是一个大家共有的议题(issue),正常到不得了,鼓励我们只要多花苦功,多读几遍一定会记得。」这个跨时代医科生都面对的难题,一句话对当年医学新鲜人的余思远来说,发蒙啓蔽,十分深刻。「跟随张教授所说去做,就没有再质疑自己,奋力前进。」余思远数年后曾向恩师提及她的多番启蒙,感谢她的恩泽深厚。

▲ 张雅贤教授是余思远进入医学院时的启蒙老师,引导他建立对医学知识认真钻研的态度。(被访者提供)


千鿋年播映的《白色巨塔》、《医龙》等日本医疗剧都以心胸肺外科作为题材主綫,剧中医生角色都是救急扶危的英雄人物,年纪轻轻的余思远受到很大鼓舞,引发他对这科的莫大兴趣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,他在大学一年级时患上气胸,由心胸外科医生为他进行手术。「我留医3日已出院,外科确是快!狠!准!作为一个病人,深深体悟到心胸肺外科能确切帮上忙。」

注重细节多思考

他当实习医生在外科轮替时,有次担任主刀医生第二助手为病人进行腹部胆囊手术,他亲眼目睹整个微创手术的过程,见横隔膜上方的心脏有节奏在跳动,脑海叮一声,确认心胸肺外科是他心之所属,从医学院毕业后,顺理成章选择这专科。

▲ 专科培训伊始,黄鸿亮教授严格的指导,培养了余医生对病人「200分」认真和负责的态度,亦令他领悟到勤加思考同样是外科医生的必备质素。(被访者提供)


他在威尔斯亲王医院接受心胸外科专科培训时,上级医生黄鸿亮教授,重视病人术前术后的治疗细节、对手术要求极高。「黄教授说外科不止用对手,更要用脑筋多作思考,病人应否做手术、术前先釐清风险、手术时操刀必须小心谨慎,更重要是手术操作更熟练,就能加快手术时间;还有术后的照顾、确保病人有良好的復康。我跟着他的处理方法,效果立竿见影,在我受训期间,起了一个重要的示范,推翻外间常以为外科医生净系识得切的误解。」

鲜为人知的范畴——手汗症

心胸肺外科涉及两个范畴:心脏大血管和胸肺,医生接受这专科训练,两个范畴都必须涉猎,现在趋势是医生完成受训后,倾向选择其中一个范畴作出专注深造,余思远主力胸肺方面,提起这范畴,大众认知包括肺癌、肺结节,甚至是他本人曾罹患的气胸,没料到手汗症都关胸肺事。「手汗与心胸无雷公咁远,两者何解有关呢?手汗症是自主神经出现不正常的敏感及活跃,控制汗腺一节的交感神经,不应该出汗时也出汗。治疗是以手术把供汗这节交感神经剪断(位置在胸腔靠近背的位置),来减低双手出汗。」

▲ 受「高人指点」后,余医生亦立志将张教授的教诲代代相传,希望一众师弟师妹深明习医的重大责任,不怕辛苦,勇往直前。(被访者提供)


原来不少人认为手出汗不是问题,就算觉得有影响也不知如何求医。手汗症会影响社交,如有保险从业员以平板电脑解说保险条文,手汗多到会滑手;学生考试答题,淋漓手汗滴落试卷上,对日常生活诸多不
便,甚至有患者感觉焦虑,更不应忽视。

非烟民肺癌患者

另一较少人认识的重症肌无力症(病徵包括眼皮乏力及下垂、吞嚥困难等)都与心胸肺外科有关。这个全身肌肉无力的病症出现免疫系统「自己打自己」,源头在于胸腺(胸骨后方的淋巴组织)有问题,以手术清除胸腺,可减低及缓解病情。

▲ 余医生认为传承不只限于教室,手术室同样适用。一丝一点经验和心得的分享,都可以为后辈的成长出一分力。 (被访者提供)


肺癌是香港最常见的癌症,烟民固然风险高,而非烟民如家庭主妇,都有可能患上。余思远指,医学界发现东亚地区非烟民肺癌患者比例不低,二手烟、煮食油烟、空气污染、基因关系都可以导致非吸烟者患肺癌。「这类患者求医,第一句必定讲:『我无吸烟点解有肺癌?』,我常举一个比喻,你驾快车也不一定保证会撞车,但此举会增加撞车风险;但不超速也有机会撞车,有太多其他因素可造成,如冲红灯、胡乱切线、驾驶时讲电话……」同道理,患上肺癌并非单一因素。「不要反覆回头思量,为何自己会患癌,积极医治最重要。」

▲ 余医生形容自己是「极度业余」的音乐创作人,曾为医院写歌呼吁打流感针和感谢抗疫医护人员,亦曾带领顾问医生的女儿参加儿歌创作比赛,夺得银奖。(被访者提供)


为病人一家破冰桥樑

处事心细如尘,留意细节,往往能找出问题癥结所在。有婆婆患早期肺癌,手术后到门诊覆诊,余思远见她面容枯藁、心事重重,一问之下,原来她手术后半年,腋下伤口依然拉扯作痛,婆婆担心伤口未埋口,甚至以为是癌症復发。她抽血及照X光片后,不见復发现象,其实5至6成病人手术后会有不同程度伤口不适或慢性痛。余思远细心解释过后,病人如释重负,接近半年的焦虑消散。「有些事情我们不问不留意不关心,也不知道困扰了病人几耐,对病情的影响可以超乎想像,治疗病人时不妨问多几句。」

▲ 用公余时间修毕法律硕士课程,余医生深信医生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的规范,一切以病人的最佳利益为先。(被访者提供)


行医生涯中他另一难忘个案,是一个19岁的边缘少女怀有身孕,同时发现肺部长了罕见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(IMT),令治疗变得复杂。「父母一直对少女的状况不知情,医生联络他们多次解释病况,不知不觉间成了两者的沟通桥樑。家人没有责怪,全心解决眼前问题,融化了一家人的那堵无形墙壁。」其后少女手术切除了肿瘤,也诞下健康婴儿,结局美满。

护肺心得

一些病人进行肺手术后,或会丧失部分肺功能,而肺部组织切除后,亦不会重新生长,余思远表示惟有靠余下的肺组织补偿已缺损的肺功能,多做带氧运动能锻练心肺功能。

像有个案是两边肺部都动过手术,肺组织损失一大部分,惟病人坚持做带氧运动,包括行楼梯、行山,日子有功,行上狮子山也能应付,比手术前身体状况更佳。

他语重心长说吸烟者要及早戒烟,香烟会破坏肺功能,增加手术后併发肺炎甚至死亡的风险。无论是一手烟、二手烟及电子烟,对肺部的为害极大。

原文刊登於:Topick 醫生診症室

https://topick.hket.com/article/3974362/非常醫生|剖析心胸肺外科手汗症都關事 余思遠醫生:注重細節觀病人於微

立即订阅我们的电子报,接收最新服务及资讯。

如有任何医疗问题,欢迎联系我们、预约咨询。

我们会使用cookies。请表示您是否接受我们使用cookies。按此了解更多

一般查询及服务预约

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