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.08.09

【痔瘡治療】會自己好嗎?多久會消?成因、症狀

痔瘡(英文:Hemorrhoids)初期常以便血的方式表現,雖然部份患者有機會「自己好」,即是没有治療下症狀自行消失,但便血的原因很多,從良性的痔瘡到惡性的大腸癌,都可能發生便血,必須先有正確診斷,才能作出對應的正確治療。因為發生在很隱私的肛門與直腸附近,許多人即使有痔瘡的問題,也不好意思去求醫問診,往往拖到疼痛難耐或嚴重影響生活的時候,所以不要相信「痔瘡會自己好」,以下外科專科醫生 - 老兆雄醫生將為大家分享更多有關「痔瘡治療」的資訊。

老兆雄醫生

痔瘡的成因?

從肛門的解剖構造來談起,食物經由腸胃道消化吸收之後,會在直腸中積累形成糞便,排便時會將糞便從肛門排出。控制排便主要有 3 條肌肉在負責,分別是恥骨直腸肌、內肛門括約肌及外肛門括約肌來控制肛門排便的狀況,而痔瘡指的是肛門內動靜脈血管叢及結締組織突起的疾病。

雖然目前沒有確切的病因來解釋痔瘡的成因,不過可以從長期便秘、長時間維持站姿或蹲姿,以及懷孕(子宮擴張的壓力)下推測可能會增加肛門壓力,促使靠近內外肛門括約肌的靜脈血管回流受阻並異常擴張,進而產生痔瘡。此外,年齡漸長亦可能會讓支撐血管的結締組織變得鬆散,導致靜脈的血管叢異常,因此形成痔瘡。

痔瘡通常多發生在以下特定人士身上,例如:

  • 經常便秘或腹瀉(肛門的局部壓力增加)
  • 肥胖(腹部的壓力增加)
  • 纖維食物攝取不足(容易便秘導致腹部的壓力增加)
  • 長時間久站久坐的職業,如設計師、司機、廚師、理髮師等(肛門直腸靜脈血液難以回流)
  • 懷孕婦女(腹部的壓力增加,影響肛門直腸靜脈叢回流)
  • 年老銀髮族(結締組織鬆散、活動力下降,影響肛門直腸靜脈回流)
  • 門靜脈高壓患者(腹部靜脈系統高壓,影響肛門直腸靜脈回流)

內痔瘡 vs 外痔瘡 有何分別?

臨床上痔瘡分為內痔和外痔,但兩者在症狀表現和治療方式有不小的差異。肛門與直腸之間有個清楚的分界,我們稱為齒狀線,也是區分內痔及外痔的界線。痔瘡中的內痔是因為在齒狀線以上的靜脈血管叢擴張,由內臟神經所控制,沒有明顯的疼痛接收器,所以內痔產生時比較不會有疼痛的感覺。

而外痔則發生在齒狀線以下,會使附有疼痛接收器,所以外痔常伴隨有明顯的疼痛。此外,外痔內由於血栓的形成,會在肛門外圍形成顏色偏紫色痔瘡腫塊、而且還可能產生急劇疼痛,這種痔瘡被稱為血栓痔。因此,會導致人坐立難安的那種痔瘡,大部分都是外痔和血栓痔,或者是內外痔混合所引起的;而單純的內痔往往只有偶爾的血便,常會被忽略。

內痔
位置︰齒狀線以上
特點︰產生時比較不會有疼痛的感覺、往往只有偶爾的血便

外痔
位置︰齒狀線以下
特點︰伴隨有明顯的疼痛

血栓痔
位置︰齒狀線以下
特點︰由於血栓的形成,會在肛門外圍形成顏色偏紫色痔瘡腫塊。可能會產生急劇疼痛

痔瘡有什麼症狀?

普遍痔瘡患者的症狀當中,部分會有機會出現排便出血(鮮血便)、肛門搔癢、肛門不適或疼痛的情形,亦有機會有糞便滲漏的狀況。痔瘡患者的症狀最常見的是不帶疼痛的排便出血(內痔)。內痔的出血常會在糞便的「最末端」看見紅色的鮮血,或是擦屁股時才發現流血。內痔若腫大到一定程度時,會往肛門口下垂,以致在肛門口附近可以觸摸到痔瘡的腫塊。而內痔腫大下垂的程度來做分級,所需要治療處理的方式也有所差別。痔瘡的分級如下所示:

  • 第一級內痔︰血管叢及上皮組織鼓起,沒有下垂的現象
  • 第二級內痔︰痔瘡開始下垂,但可以自動恢復原來的位置
  • 第三級內痔︰痔瘡下垂後,可經手指推回至齒狀線上方。這時可能會有肛門搔癢的症狀。
  • 第四級內痔︰痔瘡下垂到肛門口外,無法用手指推回,可能會伴隨慢性發炎及潰瘍。

痔瘡發作如何緩解?日常生活要怎麼預防?

 

痔瘡常見的症狀是血便,但血便不等於是痔瘡。如果排便出血,請務必先就醫,確認出血的原因到底是什麼,因為有機會是大腸癌或者是其他消化道潰瘍、出血的疾病。如果您是痔瘡的高危險族群,或經由醫生明確診斷輕微的痔瘡患者,則可以藉由飲食習慣的調控及改變生活習慣,來處理這些症狀,以下提供7個小貼士給大家參考:

  1. 攝取高纖維食物:建議一般人一天攝取纖維素的量為 20 到 35 克,過量攝取可能會有腹脹的情形。帶皮蘋果、成熟香蕉、雜糧麵包或一般蔬菜等所含的纖維素能幫助腸胃道的蠕動,且能預防便秘及降低痔瘡出血的機會。此外,足量的蔬果攝取也可以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。
  2. 攝取足夠的水份:一天攝取1.5至 2公升的水,有助於糞便的軟化。
  3. 排便後的清潔:不用粗糙的衛生紙擦拭,可以用水來清理排便後的肛門。
  4. 避免油炸食物:油炸食物可能會惡化便秘,故少吃為妙。
  5. 規律運動:多活動身子能刺激腸胃道的蠕動,促進排便的順暢。
  6. 不要忽略要排便的感覺:由於工作關係,很多人會刻意忍受便意,這行為很容易讓糞便滯留腸道,難以排解。
  7. 軟便劑的使用:真的有排便困難的患者,可以由醫生處方或在藥房購買便秘藥物或軟便劑,這類藥物可以軟化糞便,讓糞便容易排出。但要提醒的是,若在藥房購買藥物前,需諮詢及遵循藥劑師指示用藥。

痔瘡有什麼治療方式?

並非每位患者都必須接受手術治療,如果只是症狀輕微的痔瘡,例如只有搔癢、輕微出血或者是暫時性的疼痛,可以透過以保守療法來處理(例如改善生活和飲食習慣、搽藥膏、服用舒緩靜脈血流的藥物等以減少出血和疼痛)。然而,如果症狀持續,患者就要考慮做手術來治療,而每種方式都有各有特點,並非所有痔瘡都需選用同一方式。

  • 橡皮圈結紮(rubber band ligation):用於治療第一至第三級內痔,為最常見治療內痔出血的方式。橡皮圈結紮內痔血管的好處是快速方便、門診處理、免住院及少有嚴重的併發症,但沒辦法治療有接受過抗凝血藥物、凝血功能異常或門靜脈高壓病史的痔瘡患者。
  • 硬化劑注射(injection sclerotherapy):可治療第一至第二級內痔,注射含有酚的植物性油以達到治療痔瘡的效果。雖然有高達90%的治癒率,但相較橡皮圈結紮,痔瘡復發的機會較高。不過硬化劑可用於治療有接受過抗凝血藥物、凝血功能異常或門靜脈高壓病史的痔瘡患者。
  • 傳統痔瘡切除術(conventional hemorrhoidectomy):針對沒辦法緩解且過大的外痔及內痔(第三至第四級內痔)。雖然痔瘡復發機會比環狀切除術低(術後復發率達 5% ),但術後併發症機會及疼痛程度較高。
  • 環狀痔瘡切除術(stapled hemorrhoidectomy):俗稱又叫「痔瘡槍」,為近年來較新穎的術式,可治療嚴重的內痔,術後疼痛比傳統切除術低。雖然併發症的機會不高,但是痔瘡術後復發率達 20%,而且沒辦法用來治療外痔。
  • 超聲多普勒引導下痔動脈結紮術(doppler-guided hemorrhoidal artery ligation, DGHAL):是治療痔瘡的新型微創療法,是集超聲波探查、縫扎手術為一體的新的技術。該技術不開刀,不適感甚微,不用切除痔瘡組織,無創傷,無術後併發症,在治療痔瘡的同時完好地保存了肛門組織不受破壞,有效地避免其他治療方法容易引起的諸多併發症和嚴重後遺症。

痔瘡手術的併發症和後遺症

痔瘡手術後,每人的情況各異,部分患者有機會出現以下併發症和後遺症:

  1. 術後出血:本來肛門就是易出血的地方,有些嚴重的病症,在動大手術後第十天,結紮的粗血管鬆弛,突然地大量出血。
  2. 尿瀦留:術後通常因傷口疼痛厲害或肛門處緊塞紗布之不適感所導致,可請護理人員評估並先予止痛劑緩解疼痛,當取下紗布後大多可改善此情形,術後當天也應減少液體攝取。 
  3. 肛門括約肌不全:動痔瘺手術切除外肛門括約肌,連肛門提舉肌也一起切斷時,但是這個拼發症是很少發生的。
  4. 肛門狹窄:進行痔瘡手術時,是以小刀來切除患部,故會有某種程度的瘢痕。但有些病人的體質容易引起瘢痕性狹窄。即使以內痔核的結紮切除法,廣範圍地切除黏膜,肛門依然狹窄。
  5. 皮膚疣物:即皮膚的凹凸不平現象,能簡單地治好。
  6. 肛裂:痔瘡手術後的照顧不當時,容易發生。若在此部分加以植皮手術,就能提早治癒。

痔瘡手術後疼痛怎麼辦?

痔瘡手術對肛門本身是一種創傷,因為肛門神經分佈緻密,血管極豐富,神經、肌肉相聯密切,手術破壞了皮膚組織的完整性。以往在傳統痔瘡手術過程中出現的劇烈疼痛,主要是因為撕裂或撕斷了括約肌,損傷了其間的神經及血管。但現今有先進鎮痛技術,可確保手術中、手術後患者自覺無明顯疼痛,並促進術後患者恢復。加上目前痔瘡微創技術應用,則彌補了傳統手術切除的種種弊端,如創面小,治療徹底、術後24小時即可正常排便,患者痛苦大大減低。

如果您平常有便秘、需要長時間久站或是飲食不良的習慣,可以按照上面提過的方式來預防及緩解痔瘡的不適。最後提醒各位,特定治療痔瘡的手術方式不一定適合每位痔瘡患者的狀況,需以您的外科醫生評估為準。

馬上訂閱我們的電子報,接收最新服務及資訊。

如有任何醫療問題,歡迎聯繫我們、預約諮詢。

我們會使用cookies。請表示您是否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。按此了解更多

一般查詢及服務預約

驗證碼